【青托故事】青托人才:孙晓强
日期:2022-03-25 13:57 来源:汽车学会
孙晓强 江苏大学副教授,博导。2016年6月毕业于江苏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从事专职科研工作,担任智能网联车辆与未来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包括智能汽车运动控制等在内的车辆复杂动力学系统模拟与先进控制技术研究。
青年人才成长故事——在托举导师指引下成长
江苏大学 孙晓强
2018年我有幸通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选拔和推荐,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的喜悦仿佛还在昨日,项目的结题却已悄然而至。回首托举期间的点点滴滴,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青托项目对于青年人才的支持和培养是全方位的、有效的、科学的。在这里,我要向科协、学会以及托举导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托举期间,故事很多,如果要选一个进行分享,我还是想分享托举导师对我的悉心指引和帮助。为每一位青托配备托举导师是青托项目与一般科研项目最大的不同。学会为我们配备的导师都是行业内权威专家,具备丰富的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经验,通过他们的指导和托举,能够帮助我们找准正确的科研方向,获得更多的优势资源支持。
首先,托举导师为我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2020年,我准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该项目对于我能否继续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十分关键。如何寻找实际工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如何突破现有研究面临的主要瓶颈是该项目能否获得支持的关键。在项目申请书撰写过程中,托举导师反复叮嘱我一定要紧扣“需求牵引,突破瓶颈”的科学问题属性,从汽车产业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的角度出发寻找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研究思路和方案。最终,通过多次向托举导师多次请教学习,我将项目的主要研究方向确定为“空气悬架客车横向失稳机理及主动回稳控制策略”。非常荣幸的是,我首次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就顺利获批,这为我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次,托举导师为我的科研成果凝练指明了有效途径。空气悬架在大幅提升车辆平顺性、通过性以及节能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车辆悬架发展的必然方向之一。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结合导师课题,主要研究车辆高性能电控空气悬架关键理论及核心技术,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与此同时,课题组团队依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多项国家、部省级项目资助下,历经10余年的攻关,研发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高性能空气悬架系统关键技术和产品,并形成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和应用,引领了我国空气悬架技术的发展。
2019年,我们决定就“空气悬架”这个主题申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在撰写提名书的过程中,托举导师和我们一起反复对相关科研成果进行打磨凝练,从“项目简介”、“主要科技创新”到“第三方评价”再到“推广应用及效益”,托举导师不放过提名书的每一个细节,经常教导我们如何凝练科研成果、如何总结科技创新、如何让评审专家认可你的科研工作。在托举导师的带领下,我们的科研成果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如下图,并被推荐申报国家奖。获奖的喜悦仿佛还在昨日,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报奖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去总结凝练自己的科研工作,这对于后面的科研生涯具有重大意义。
孙晓强科研成果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再次,托举导师为我的视野拓宽提供了强大推力。托举导师经常跟我说,年轻人要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拓宽自己的科研视野,开拓自己的科研思路。在托举导师的谆谆教导下,我开始关注活跃在车辆高性能电控空气悬架领域的优秀国际学者。2019年,我决定申报中国博士后“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因为我长期关注的车辆空气悬架领域国际知名学者澳门大学PakKin Wong教授就在该计划的合作导师名单中。我将申报计划和想法与托举导师进行了及时汇报,托举导师非常支持我申报该计划,并鼓励我多开展深度交流,争取能够取得创新性合作成果。非常幸运的是,我入选了首届中国博士后“澳门青年学者计划”,赴澳门大学Pak Kin Wong教授团队开展两年的博士后科研工作。下图就是我在澳门大学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的场景。
孙晓强在澳门大学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
通过两年的博士后科研工作,我与Pak Kin Wong教授联合发表SCI检索论文4篇,联合申报并获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研究课题3项。我不仅领略到东西方科研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同时在车辆高性能电控空气悬架领域的研究思路和视野得到了极大开拓。与此同时,我还与澳门大学汽车领域诸多优秀学者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和交流机制,对于今后开展国际化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帮助。
此外,托举导师还为我的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支持。托举导师在日常科研工作中经常教导我,要注重科研成果的落地和产业化应用。作为一名汽车行业的科研工作者,科研成果能否“顶天立地”是关键。因此,我在科研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研究思路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另一方面也在时刻关注自己的科研工作到底能不能进行实际应用,有没有技术优势,能不能进行工程实现。在这些思考下,我在车辆电控空气悬架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具备较好的产业化推广和应用优势,通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协同创新平台,先后向德国萨克斯汽车零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转让高价值专利一件:“基于阻尼多模式切换减振器的车辆半主动悬架混杂控制方法”;两件专利:“气动可调阻尼同轴一体式减振支柱”和“一种感载变阻尼电磁减振系统”在常州协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扬州伏尔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得到了实施与应用,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8年,我在苏州市高新区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与创办“苏州青科艾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入选苏州市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同年,参加江苏省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以“道路车辆用高性能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作为主要参赛内容,决赛总分全省第三名,荣获创新组二等奖,获奖证书如下图。在托举导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会将科技成果转化贯穿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始终面向实际工程需求进行科技攻关。
孙晓强获得江苏省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组二等奖
在青托期间,托举导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还有很多,我想通过文字,怎么样都无法全方位体现托举导师对我的关怀和支持,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总而言之,我要再次向我的托举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给予的鼎力支持和关心。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也会努力前行,做好每一个科研项目,努力探寻科研的真谛,为中国汽车产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