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托故事】青托人才:石广霞

日期:2022-03-25 14:21        来源:中国针灸学会

Image title

石广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刺治疗疼痛的临床和机制研究。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迎来了最好发展时期。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人,惟有争分夺秒去把握、朝乾夕惕去奋斗、埋头苦干去成就,才能不负时代的丰厚馈赠。青托项目,为我们提供平台和资源,让我能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为中医针灸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疼痛是所有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世界性难题。针刺治疗疼痛历史悠久,被广泛用于急慢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我长期从事针刺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和机制研究,在前期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偏头痛和肩痛等疼痛类疾病研究基础上,通过青托的支持,在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有了新的进展,提供了针刺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证据,对于指导临床选穴、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青托项目3年期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作为任务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课题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授权专利 3项,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针灸研究的科学问题》和科学出版社“十四五”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

在青托的第二年我被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新的工作中承担教书育人新角色,将自己在医院的临床经验,以课堂教学的形式传达给本科生、留学生。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以及课题组博士研究生2名。根据科研项目和论文选题的不同,安排研究生进行小组研讨会(组会),定期进行工作汇报和文献汇报,不断培养思维能力、总结能力、计划能力、写作能力、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坚持的毅力。

科研不是拿几只小白鼠做做实验这么看似简单的事情,需要创新的点子,缜密的思维,稳健的组织,踏实的执行,需要具备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依托青托项目的支持,在培养期间,个人在综合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晋升了副高职称,获得了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针灸学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委员会委员,《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Trials》、中医杂志审稿专家。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的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学专业委员会等本领域学术会议作主题报告3次,参加会议和培训班8次。作为主要组织者负责2021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传统医药科学技术论坛、国际针灸创新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针灸学术高峰论坛、2020中国针灸学会青年委员会学术年会、中医针灸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中国针灸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等会议组织工作。

Image title

前进的路上,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一定走得更远。作为团队的一份子,紧紧抓住团队发展的机遇,在团队项目中历练,向团队成员学习,在团队成果中进步。依托所在课题组,进一步搭建稳定、合理的中医针灸研究团队。

Image title

在青托项目的支持下,学会为我配备了强大的导师团队刘存志教授、王麟鹏主任和杜惠兰教授,他们数次为我的科研方向进行把关,组织专题研讨会对科研中遇到的难题指点迷津,让我有信心一直从事针刺研究。感谢青托项目的资助,感谢中国针灸学会的支持,感谢导师的指导和栽培,感谢团队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