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托故事】青托人才:许男
日期:2022-03-25 14:00 来源:汽车学会
许男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导。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及面上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及特别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子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骨干参加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2项;参加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在“车辆动力学与控制”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2017年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8年入选吉林大学优秀青年重点培养计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0年入选首批吉林大学唐敖庆青年学者人才岗位。
青年人才成长故事——开放交流、求真务实
吉林大学 许男
2018年,我荣幸入选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这里要特别感谢中国科协和学会领导老师的提携指导。在这里分享项目期间的两个小故事。
一、提供学术交流的空间,给予飞翔的翅膀
感谢科协青托项目支持年轻学者开展的国际学术交流,让我有了2019年9月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学一年的机会。初到国外,短暂调整后,便约合作导师Amir Khajepour教授见面,我精心准备了科研工作介绍,并提及了在智能汽车和智能轮胎方向研究的兴趣,这也是我青托项目的部分研究内容,教授很感兴趣,现场就推荐了组内该研究领域的博士和我一起攻关。
很快我们就进入了交流和讨论阶段,Amir Khajepour睿智且平易近人,这让我们工作起来就像合作已久的伙伴。由于我在国内有很好的测试和实验平台,弥补了他们的短板,使得大家的交流可以专注于学术层面的方法研究。我们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学术交流,在此之前我已有一套智能轮胎关键参数的估计方法,然而在经过试验验证后,发现工况的适应性有些问题,于是拿出来剖析讨论,教授和大家一起从数据处理、估计方法到验证,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很快就产生了新的方法,经过几次调整和改进,使得估计的精度和可靠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的交流和合作也开始逐渐扩展,并不局限于我的研究方向,我也开始参与合作导师课题组相关科研领域的讨论,这段学术交流是默契愉快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汽车领域的权威期刊上。其中有一项关于智能传感器的科研工作,与我原本研究方向有差距,但是前景很好,我很快投入其中,做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和Amir Khajepour教授、Hassan Askari博士进行讨论,近期一篇综述文章发表在材料领域顶级刊物Materials Today,影响因子31.04,这种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在汽车领域是非常罕见的,论文Online发表时,大家都很兴奋,这一刻,大家都沉浸在科研的喜悦之中,像是亲密无间的老朋友,共同攀登科学高峰!这次学术交流科研过程虽然短暂,但是意义深远,国际视野,长久交流,我们一直在路上。
许男(左二)和Amir Khajepour教授团队合影
许男和滑铁卢大学团队在智能传感领域合作的论文
二、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脚踏实地向前走
科协领导一直关心着我们青年人,时时告诫我们不骄不躁,脚踏实地。是指导,更是引导!
科学研究很多情况会进行科学试验,观察试验现象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我的青年托举项目也涉及大量的试验工作,尤其是针对轮胎力学。由于轮胎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很多,甚至连试验工程师也常搞不清楚试验的顺序和试验条件的控制,因此也需要试验工程师不仅掌握测试设备的操作,同时也应具备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有一次验收国外性能最优越的轮胎力学特性测试设备,在名义上各项试验台指标都达标的情况下,仍然发现测试出的轮胎力学特性出现一些细微的异常现象,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没有轻易地通过验收,而是与外方工程师进行讨论,开始时他们不以为然,但在我们的坚持下,经过几天与外方总部团队的沟通,最终认同了我们的观点并解决了问题,验收完毕后还赠送礼品表达谢意。在科研工作中,应反复强调数据的观察和剖析,既不能没有测试和数据,也不能盲目相信数据,尤其是细节的特征,务必要谨慎分析,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研态度。
我的博士导师,同时也是我的青托导师——郭孔辉院士一直尊重自由交流,包容学生的不同意见。跟郭老师汇报工作,郭老师总是很耐心地听完全部内容,并给予鼓励和引导。记得有一次经过我的反复验证,认为郭老师提的一种方法行不通时,内心还十分忐忑,不知该如何进行汇报,然而当我硬着头皮说出我的观点后,得到了郭老师的赞许,在随后的科研工作中,逐渐就形成了不避讳、直面问题,自由交流的学术氛围,郭老师不会轻易否定别人的观点,会耐心地听完、思考和讨论。这种科研态度和精神我时时谨记!
以上是我在科研工作中的两个小片段,感谢中国科协让我成长,希望未来在中国科协和汽车学会的指导下,能够继续发扬求真务实、不骄不躁、开放交流、自由探索的科研精神,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