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云南,澜湄工程师汇聚智慧——澜湄工程师论坛工作坊纪实2
日期:2024-12-10 12:02 来源: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官网
在云南昆明,由中国工程师联合体(CSE)主办的“2024澜湄工程师论坛”于12月5日成功举行。此次论坛聚集了来自澜湄各国的工程师与专家,旨在促进工程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中铁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研究咨询中心主任、中铁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ITA)第16届主席严金秀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城市隧道的挑战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大陆地铁隧道的快速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创新技术的应用。论坛结束后,严教授带领与会工程师们前往昆明地铁4号线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交流城市隧道建设的工程创新及其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工作坊合影
城市隧道建设的创新发展
昆明地铁4号线作为国内一次性规划、设计、建设、投运里程最长的全地下地铁主干线。该线路的开通有效缓解昆明主城区及新城的交通拥堵,为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施工过程中,4号线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包括硬岩、岩溶和富水圆砾等,给工程的顺利推进带来了挑战。施工团队在沉降控制、盾构防喷涌、姿态控制和地层变形控制方面采取了严格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4号线在隧道通风、盾构施工、建筑物保护等方面实现了多项全国首创的技术创新,展示了城市隧道建设的先进水平。
地铁作为城市空间的地下延伸,4号线全线车站充分体现了“滇”文化,通过公共艺术空间的塑造,营造出独特的人文地铁氛围。这不仅增强了昆明的城市魅力,也为其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地铁4号线现场
实践考察推动突破创新
工作坊的第一站,澜湄各国工程师们来到了施工条件复杂、建筑物保护要求严格的昆明地铁4号线火车北站。在现场,工程师们深入考察了已建成的火车北站。通过专业讲解,大家详细了解了车站的规模及其换乘设计,尤其是与周边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充分展示了昆明城市交通网络的高效性与便利性。
考察中,工程师们对火车北站的特色文创经营理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车站内的公共艺术空间和文化展示区域巧妙地融入了“滇”文化元素,营造出独特的人文氛围。这一设计不仅丰富了乘客的出行体验,还为云南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显著提升了城市的文化魅力。工程师们普遍认为,这种将文化与交通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十分值得借鉴。
在乘坐体验环节,工程师们亲身感受了这条融合多项技术创新的地铁线路。通过实际的地铁运行,大家深刻体验到4号线在运营安全性、舒适性和便捷性方面的显著优势。现场参访不仅让工程师们对昆明地铁4号线的技术创新有了直观的了解,更加感受突破创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智慧碰撞,交流探寻未来
4号线参访结束后,工作坊的成员们前往昆明地铁4号线的投资建设单位——中铁云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进行交流研讨。澜湄各国的工程师与建设投资单位,深入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思考。
在讨论中,大家重点关注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保护。此外,参与者们探讨了PPP(公私合营)建设模式在地铁项目中的应用,并探讨不同模式在资金筹集和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势。这些讨论使大家对如何有效实施工程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交流的最后,工作坊成员们聚焦于地铁建设带来的长期效益。带队专家严金秀教授总结指出,地铁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地铁有效缓解了城市拥堵,降低了碳排放,同时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地下城市建设还是其他工程项目,依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迫切需要工程师在技术与管理上不断创新突破。在追求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下,工程师的创新将发挥怎样的重要作用?如何在确保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唯有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和理念更新,工程师们才能确保未来的工程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期待更多智慧的碰撞与合作交流,共同携手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