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托故事】青托人才:蒋敏

日期:2022-04-21 16:07        来源:运维管理

Image title

蒋敏 女,1988年生,博士,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微波诊断技术研发和多尺度物理研究。先后入选中核集团“青年英才”计划启明星人才和菁英人才,入选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四川省杰出青年人才项目,主持“西物创新”中坚人才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3余篇,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作大会邀请报告10余次。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中核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三等奖。获第21届“蔡诗东全国等离子体物理奖”。授权国家专利7项。

致力于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 

开发清洁、可控的核聚变能对我国未来能源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如何降低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反常输运、避免和抑制具有危害性的磁流体不稳定性模式仍然是当前核聚变研究和未来聚变堆安全稳态运行的关键难题。蒋敏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近年来围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面临的关键物理问题,系统深入地开展了磁流体不稳定性及其与湍流相互作用和先进微波诊断研究工作,取得突出性成果。

先进微波电子回旋辐射成像诊断技术的研发。

(1)首次在中国环流器2号A(HL-2A)装置上成功研制了用于测量等离子体电子温度扰动二维空间结构的384通道电子回旋辐射成像系统,并对其准光学和天线阵列子系统进行了升级,大大拓宽了成像区域,改善了信号的信噪比,相关结构设计已申请发明专利。该系统已成为HL-2A装置上研究宏观撕裂模与微观湍流之间多尺度相互作用和高能量粒子等物理课题的重要工具。

(2) 作为先进微波诊断课题组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在微波电子回旋辐射计、微波反射、微波干涉和微波散射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团队于2020年获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金牌突击队”荣誉称号。

2. 深化了对撕裂模与湍流相互作用物理机制的理解,为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上发展撕裂模主动控制手段、实现和维持等离子体高约束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指引。

利用自主研发的先进微波诊断系统,首次在HL-2A和J-TEXT装置上深入研究了不同状态的撕裂模与湍流之间多尺度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和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撕裂模与湍流这两大损害等离子体约束性能的因素可以通过相互作用来减弱甚至抵消其不利影响。这一发现对节约ITER运行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ITER拟主要使用昂贵的电子回旋加热/电流驱动来控制/抑制撕裂模,与之相比,利用外部加料(或加热)等手段增加局域的湍流强度可以抑制撕裂模的增长率和饱和磁岛宽度,从而大大降低对电子回旋加热/电流驱动功率的需求。此外,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科研人员也在我们实验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深入的理论和模拟研究。

成长情况:

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12篇(包括核聚变领域的顶级期刊Nuclear Fusion 5篇》,获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口头报告15次,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排名第6和第3),中核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排名第6和第3)和三等奖1项(排名第4),获全国“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2018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年入选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菁英,并于2018和2021年先后入选中核集团“青年英才”计划启明星和菁英人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和自然科学基金2项,2021年获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兼任《Nuclear Fusion》、《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等核聚变主流期刊审稿人。2021年当选成都市双流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